近期,国内电子签名服务商“法大大”宣布完成D轮9亿元融资。政策的利好、数字化大潮的推动、生态的助力,电子签名赛道正在走向成熟。

政策向好

自电子签名在中国被正式商用以来,市场渗透一直相对缓慢。疫情期间,由于线下签约困难,电子签名反而拓宽了应用场景。

比如在2020年初的复工复产时期,企业需要提交复工申请材料、安排员工签署防疫安全承诺书,其中涉及大量签字和盖章环节。为了帮助企业复工复产,法大大当时紧急上线防疫安全承诺书模板,供用户免费使用。深圳一家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法大大的产品,两天内完成了3万名员工的承诺书签署。

在地产行业,疫情期间买房线下签约难,法大大的电子签名产品嵌入到线上售楼系统,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实现“云买房”。比如,龙光地产在疫情期间借助电子签名,最高实现一天6个亿的销售额。

疫情的爆发让电子签名的价值凸显,也加大了政府对这项应用的推动和支持力度。

早在2005年,中国就颁布了《电子签名法》,明确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。但由于当时技术条件的限制,以及相关法规的缺失,电子签名并未得到大规模应用。

2014年,移动互联网和SaaS模式的兴起,在技术上为电子签名的爆发做好了准备。

2015年,互联网金融成为电子签名的第一个刚需场景,从而带动了电子签名的第一轮应用爆发。

2020年的新冠疫情,再次将电子签名的优势体现出来,推动了电子签名的进一步普及,也吸引了政策的进一步助推。

2020年2月11日,人社部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支持网上签约;2月24日,银保监表示,金融监管部门要对电子单证、电子签章、电子数据的合规性、合法性充分认同;3月4日,人社部再次发声,明确支持企业与员工签订电子劳动合同。

疫情是电子签名在更多行业和场景中推广的催化剂,但真正推动电子签名大规模应用的内生动力是数字经济的崛起。

数字化推动电子签名长期增长

“十四五”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,我国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,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转型,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。

在整个数字经济体系中,电子合同具备商业基础设施属性。如果把数字经济比作一辆单车,那么第三方电子支付和电子合同就是单车的两个轮子。随着各行各业业务的在线化、数字化,电子签名会成为整个数字商业的底层基础设施之一。

而对于企业来说,能否在数字经济时代通过更高效的工具完成数字化升级,成为弯道超车的关键。

数字化大潮的驱动下,电子签名在不同的行业逐步渗透,从最开始更多在互联网金融领域、互联网领域,扩散到传统中大型企业。

以人力资源场景为例,智享会发布的《新员工融入与入职管理研究报告》显示,参与调研的企业中,有15%在2020年实现了将电子签名应用于入职管理流程中,占已拥有线上入职系统的36%,同比增长140%。

据智研咨询发布的《2020-2026年中国电子合同行业产销情况分析及投资风险研究报告》,2019年中国电子合同的市场渗透率不到3%,预计2022年将提升至5%-7%。未来3-5年,会是电子合同需求爆发的黄金期。

数字化升级需求的内在驱动,加上政策的外在推动,电子签名赛道正在驶向广阔的星辰大海。2014年我国电子签名市场规模约为0.2亿元,到2018年电子签名市场规模已达8.7亿元。

生态化助力网络效应

除了广阔的市场前景,电子签名赛道还有更迷人之处——网络效应。

由于合同签署是双方或多方行为,如果一家企业采用了某第三方电子签名平台,那么对其上下游关联企业也有带动作用。一旦电子签名服务商占据了某条产业链上的核心客户,交易当中涉及的话语权较弱的一方,通常也会使用同一电子签名服务平台。这在电子签名行业也被称为“链式反应”。

激发电子签名网络效应最有效的方式是生态合作。通过将电子签名集成在各种类型的系统软件中,用户可以非常便捷地调用电子签名的能力,带来指数级的增长。

法大大是国内最早进行生态布局的电子签名服务商。早在2019年,法大大就与腾讯云进行生态合作,将自己的产品集成到腾讯云的平台上,共同为客户提供行业解决方案。

目前法大大与微软(中国)、SAP、金蝶、广联达、明源云、致远互联、有赞等国内外大型企业服务平台都建立了系统级生态合作,提升产品被集成的能力。以地产生态链数字化服务商“明源云”的合作为例,双方目前已共创3200个地产项目,调用的电子签章量已超百万。

与to C市场不同,由于企业的业务决策流程长,to B市场的网络效应显现得要更慢一些。但厚积薄发的电子签名,就像一条正在修建的互联网商业高速公路,随着生态的深入培育,这条道路终将通畅,企业间的合作将会成本更低、效率更高。

关键词: 法大大 D轮融资